箱式疊壓供水設備的水箱作為儲水與應急供水的核心部件,若出現水質二次污染(如濁度超標、細菌滋生、異味產生),不僅影響用戶用水安全,還可能堵塞泵組與管路。解決該問題需先明確污染根源,再通過科學清洗、材質升級、系統優化等手段徹底治理,并建立長效防控機制,確保水質符合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(GB 5749-2022)。那么,箱式疊壓供水設備的水箱出現“水質二次污染”怎么辦?接下來三利給水就給大家解答一下相關的問題。
箱式疊壓供水設備的水箱出現“水質二次污染”怎么辦?
一、精準定位
1.水箱材質與結構缺陷
若水箱采用普通碳鋼材質且未做防腐處理,易發生銹蝕,鐵銹脫落導致水質渾濁;水箱焊接處焊縫不平整、存在死角,易堆積雜質與微生物;通氣孔未裝濾網或濾網破損,灰塵、昆蟲等異物進入水箱,成為污染載體。某小區碳鋼水箱因焊縫銹蝕,水質濁度從0.5NTU升至3.2NTU,遠超標準限值(1NTU)。
2.清洗維護不及時
水箱長期未清洗(超過6個月),會滋生青苔、細菌(如大腸桿菌),底部沉積泥沙、鐵銹等雜質。尤其夏季高溫時,水溫升高至25℃以上,細菌繁殖速度加快,24小時內菌落總數可從10CFU/mL增至1000CFU/mL以上。部分用戶因擔心影響供水,拖延清洗,導致污染持續惡化。
3.水箱水位控制不當
水箱水位長期過低,水流停留時間過長(超過48小時),形成“死水”,溶解氧降低,易滋生厭氧細菌;水位頻繁波動且補水不連續,會導致水箱內水流紊亂,底部沉積物被攪動,引發水質渾濁。某商業綜合體因水箱水位設定過低,水流停留72小時后,檢測出異味與軍團菌。

箱式疊壓變頻供水設備
4.系統設計與聯動缺陷
水箱進水管未安裝倒流防止器,市政管網壓力驟降時可能發生污水倒灌;水箱與泵組連接管路上止回閥失效,泵組停機時水錘沖擊導致管路銹蝕物脫落;疊壓供水與水箱供水切換時,水流混合不均,也可能引發水質波動。
二、科學治理
1.緊急停水與排水
發現污染后立即停止水箱供水,切換至市政疊壓直供模式(確保市政壓力滿足需求);打開水箱底部排水閥,徹底排空水箱內污水,同時打開人孔蓋通風,降低水箱內濕度。
2.徹底清洗與消毒
佩戴防護裝備(手套、口罩、護目鏡)進入水箱,先用高壓水槍(壓力0.3-0.5MPa)沖洗水箱內壁、焊縫、死角,去除青苔、沉積物;再用濃度為200mg/L的含氯消毒液(如次氯酸鈉)擦拭內壁,靜置30分鐘,確保消毒徹底;最后用清水反復沖洗3-4次,直至出水濁度≤1NTU、余氯含量0.3-0.5mg/L。
3.材質升級與結構改造
若水箱材質銹蝕嚴重,更換為304或316L不銹鋼水箱(食品級材質,耐腐蝕性強);對焊縫進行打磨拋光,消除死角;在通氣孔加裝不銹鋼濾網(孔徑≤0.5mm),進水口安裝倒流防止器,防止異物進入與污水倒灌。
4.優化水位與供水邏輯
通過控制柜重新設定水箱水位,將最低水位設為水箱容積的1/3以上,確保水流停留時間≤24小時;調整疊壓供水與水箱供水的切換邏輯,當市政壓力≥0.3MPa時優先啟用疊壓模式,水箱水位低于1/2時自動補水,避免水位頻繁波動。
5.水質檢測與驗收
清洗消毒后,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水質(檢測項目包括濁度、菌落總數、大腸桿菌、余氯等),確保全部指標符合GB 5749-2022標準;驗收合格后方可恢復水箱供水,初期排放3-5分鐘清水,避免管道內殘留消毒液影響水質。

箱式疊壓變頻供水設備
三、長效防控
1.定期清洗消毒機制
制定水箱清洗計劃,每3-6個月清洗1次,夏季高溫時縮短至2個月1次;清洗后及時記錄清洗時間、消毒方式、檢測結果,建立水質檔案。
2.日常監測機制
每月檢測水箱水質(濁度、余氯),每周檢查水箱水位、通氣孔濾網、進水管倒流防止器,發現濾網破損、水位異常立即處理。
3.系統聯動維護機制
每季度檢查泵組止回閥密封性、管路銹蝕情況,每年對疊壓與水箱供水切換邏輯進行校準,確保系統運行穩定,從源頭減少污染風險。
箱式疊壓供水設備的水箱出現“水質二次污染”怎么辦?以上就是三利給水給大家分享了相關的問題。箱式疊壓供水設備水箱水質二次污染的處理需堅持“先治理后防控”,通過徹底清洗、材質升級、邏輯優化解決現有問題,再依托定期維護與監測建立長效機制,才能持續保障供水安全。